国家邮政

地方邮政

世界邮政

快递资讯

物流资讯

集邮资讯

地方邮政

塑造共和电子商务新品牌

发布时间:2017-08-30  作者:   浏览量:48

    8月17日的午后,在距离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城20分钟车程的后菊花村,“邮掌柜”游锦章趁着天气晴好,在自家百货店门前晾晒刚摘下来的新鲜枸杞。等枸杞晾干了,再装进印有“共和农产品”字样的邮政包裹箱,最后把拍好的采摘、晾晒、封箱等全程图片做成链接挂到她开设的“邮乐小店”上,这样,来自青藏高原的特产就通过邮政渠道走向了全国。 

    游锦章是后菊花村的一名普通农村妇女,在村里开了一家百货店。年初的时候,她还从没摸过电脑。如今,在共和县邮政分公司的帮助下,她的百货店成了共和邮政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点,她自己也能熟练操作电脑为村民们网购各种商品,成了得心应手的“邮掌柜”,还曾获得过中国邮政电子商务“代购达人”二等奖。 

    “游锦章的变化,是海南州邮政中标共和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以下简称共和电子商务项目)后的发展缩影。”海南州邮政分公司总经理李馗告诉记者。 

    全标段中标电子商务项目 

    2016年1月28日,通过公开招标,海南州分公司以1847.6万元中标共和电子商务项目,成为青海省4个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中唯一全额全标段中标单位。一年多来,共和电商项目在农产品上行、三级站点建设、三级物流体系建设、电商人才培训、电商与邮政业务叠加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目前,已建成县级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1个、乡镇农村电商服务站11个,乡镇站点覆盖率达100%;村级农村电商服务站72个,贫困村覆盖率达80%。同时,借助邮乐网、青海邮政微商城、海南共和电商微平台等线上渠道,逐步实现了“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 

    据共和电商项目负责人李溦山介绍,在共和县,像游锦章这样的“邮掌柜”共有57位。他们得益于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的培训与支持,在完成电脑应用扫盲后,快速进入农村电商角色,不仅个人开始了不出家门的创业,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共同构筑起覆盖率超过55%的邮政农村电商网络,让更多的村民足不出户便可以购买商品,并将更多的农、畜、水产品出售到全国各地。 

    “在共和电商项目运营之初,我们就明确要充分发挥邮政企业的资源优势,通过建设‘一站’‘一馆’‘一平台’‘一中心’这‘四个一’工程,来促进农村电商发展。”李馗口中的“一站”,即依托“邮掌柜”系统建设共和农村电商服务站点,解决工业品下行的物流问题;“一馆”,即依托邮乐网、邮乐农品网等电商平台建设共和特色农品馆,实现农产品进城的目标;“一平台”,即依托邮政资源建设农村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实现购物不出村、销售不出村、生活不出村、金融不出村、创业不出村、寄递不出村等便民服务,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中心”即依托邮政仓储配送中心,解决物流运输“最后一公里”问题,全面提升农村现代化流通水平,把共和县打造成青海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样板县。 

    电商扶贫树立品牌 

    在共和电商项目运行过程中,共和县邮政分公司重点推进电商扶贫工作,让更多共和土特产能够上网销售,宣传共和农产品品牌,最终为农户带来更多收益。 

    针对共和县曹多隆村藜麦种植户安旭龙自产藜麦没有品牌、产品滞销的问题,共和县分公司通过设计包装、授权商标、网上推广等手段,成功为安旭龙销售藜麦750公斤,帮助其实现收入3万余元。 

    不仅是藜麦,共和县分公司还通过网上预售活羊套餐这种个性化定制的销售形式,帮助该县廿地乡贫困牧民增收。据统计,在线上运营方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共和电商项目累计线上交易额达584.3万元,其中农产品上行交易额达552.7万元。“通过‘互联网+精准扶贫’这个大背景,充分利用电商平台的资源优势,把土特产逐步推向网络市场,让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共和县副县长李勇对共和电商项目给予充分肯定。 

    进入8月,海南州分公司实行州、县联动,紧抓秋收时机,与多家农户达成销售协议,推动农产品上行,销售本地特产包谷杏和贵德酥梨。“下一步,我们还将销售龙羊峡花椒、贵德老核桃等农产品,将海南州特产寄往全国,将青海健康、无污染的特产卖到各地。”李馗表示。 

    进入旅游旺季,共和县分公司结合青海湖专题宣传、高原汽车拉力赛、青海省民族运动会等活动积极开展线上活动,持续推出折扣促销、限时抢购等,已累计形成订单1600余单,产生了3款爆款产品,新增粉丝500余人,有效提高了共和土特产的知名度,宣传了共和农产品的品牌形象,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户脱贫。 

    共和电商项目的发展得到了各界肯定。5月中旬,共和电商项目顺利通过商务部中期绩效考评。6月初,商务部领导对共和电商项目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时,对邮政依托优势资源,充分发挥邮政物流渠道和网点优势,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物流通道建设、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和电商扶贫等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充分肯定,称赞邮政在青海树立起了共和农村电商品牌。曾多年采访报道邮政、见证了邮政发展变迁的中国行业报协会会长姚军在采访中表示,通过共和电商项目,看到了邮政作为央企的责任担当。从目前发展情况看,邮政承办的共和电商项目规模较发达省份还比较小,但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打通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通道,它能帮助当地农民把原本可能滞销的农特产品卖出去,并且还能卖上好价钱,从而实现脱贫、增收、致富。“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实事”。 

    做好培训建好体系 

    “共和电商项目的发展,离不开培训支撑和网络体系建设。”李溦山因全程参与共和电商项目而颇有感慨。 

    2016年至今,共和县分公司组织的各类电子商务培训班累计培训人员超过2000人次。截至目前,已有34名“邮掌柜”开通了“邮乐小店”,27人具有“掌柜贷”资格,其中的3位已成功办理助农贷款3笔,贷款金额为5.5万元。 

    获得“掌柜贷”资格后,共和县龙羊峡镇次汗土亥村第一位村级邮政电商服务社的“邮掌柜”吴琪昌不仅可以为村民办理助农贷款,帮助村民扩大生产,逐步实现增收致富,而且他自己店里的人气也越来越旺,村民除了来他这里买生活用品,还在他这儿网购商品、支取现金,他现在每月收入能增加1000多元。 

    在网络体系建设方面,共和县分公司重新规划4条邮路,分别是共和—倒淌河—江西沟—黑马河—石乃亥、共和—铁盖—龙羊峡、共和—塘格木—切吉、共和—沙珠玉—廿地,同时配备两辆投递车、两名专职投递员负责电商订单配送。每周,周一、周四为一频次,周二、周五为二频次、周三、周六为三频次,按照目前排班计划,全部村级农村电商服务站每周保证三频次配送频率,实现了电商包裹48小时内均能从县配送到村,达到了项目建设要求,彻底解决了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 

    就在记者采访时,共和县分公司投递员达瓦当周将游锦章通过“邮掌柜”系统预订的商品配送到位。而仅半天时间,游锦章的营业额就达到400余元。 

    “下一步,我们将实行多平台、多渠道运营,推进冷链体系建设,树立农产品品牌形象。”李馗告诉记者。在海南州分公司的计划里,共和电商项目将丰富渠道,与团购平台对接,以薄利多销的思路进行农产品销售,并与知名网上平台对接,尝试进行原材料的批发销售。同时,建设冷链仓储及配送中心,形成集冷链仓储和配送为一体的冷链体系,以提高上行农产品质量。在此基础上,共和电商项目还将明确“一乡一品”思路,选取当地种植广泛、产量稳定、品质有保障的农产品进行初加工,并在生产、包装、销售等方面进行产业链整合,树立品质优良、绿色健康的品牌形象。

© 2007-2020 邮费网版权所有,pfee.cn  冀ICP备07017673号

冀公网安备 13030202001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