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邮政

地方邮政

世界邮政

快递资讯

物流资讯

集邮资讯

集邮资讯

绽放极致的光芒

发布时间:2017-10-16  作者:   浏览量:100

  8月23日,原国家邮政局邮资票品管理司司长刘建辉深入黑龙江省漠河县邮政分公司北极村支局与职工座谈,并把了解到的情况写在了《北极村邮局的姐妹们》一文中。8月31日,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李国华阅后作出重要批示,高度肯定了该支局职工的奉献精神。看到批示后,支局职工立即给李国华写了一封回信,汇报了普遍服务、农村电子商务及圣诞邮局的总体情况,并承诺坚守北国,打造邮政品牌。9月12日,李国华欣然回信,对他们为邮政企业的发展所付出的努力和对邮政事业的深厚感情再次给予肯定。——题记

  9月13日下午,记者在从黑龙江漠河机场赶往北极村支局的途中,公路上的一幅巨幅广告牌映入眼帘:蓝梅酒庄,地址:最北邮局对面。

  同行的漠河县邮政分公司总经理周明辉对记者说:“看到了嘛,邮局是小镇的参照物,是北极村的名片和地标。北极村是中国最北部的村镇,是国内唯一可观赏到惊艳耀眼的北极光的地方。”

  如同北极光般绽放耀眼光芒的,还有支局职工追求极致的优质服务,这使支局成为小镇人气最旺的“景点”。这样的荣耀和品牌,源于邮政职工提供的走心服务和无私的倾情付出,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邮政企业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百年邮政的责任担当。

  凝心聚力  成就亲情团队

  “于姐,8月我们的业务收入突破了100万元,你打算怎么‘犒赏三军’?”北极村邮局的老疙瘩、“90后”张瑞雪说话毫不忌讳,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她知道于姐心疼自己。

  “那就先让‘三哥’给你们整几个硬菜开开荤,等我下次出差再给你们买新衣服和头花。”于姐似乎早已习惯了姐妹们的“刁难”,应付得行云流水。

  于姐名叫于霞,是北极村支局的局长。在单位她是“家长”,上厅堂、下厨房,操持着全局的工作和生活。她是村里的名人,人气爆棚,无论谁遇到什么困难都最先想到她。无论谁找,她都有求必应,是村民眼中了不起的“大干部”。“三哥”名叫魏庆明,排行老三,是于霞的爱人,姐妹们叫他“三哥”。

  于霞的家在500公里外的呼玛县,她把孩子交给婆婆就搬进了局里。魏庆明也调动了工作,主动向于霞靠拢,当起了“大厨”。从此,“职工小家”成了姐妹们的“大家”,也成了三哥和于姐展示厨艺的舞台。

  “家长”于姐是大家的“主心骨”,她除了抓支局的经营服务外,还一门心思扑在姐妹们身上。有的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了,她就热情鼓励;有的在生活中有烦心事了,她就耐心开导。一有抛头露面的事,于姐就退居幕后,把别人推到台前。2016年“五一”前夕,上级通知于霞去黑龙江省邮政分公司领取全省邮政先进集体奖。想到张爽家在哈尔滨,当时因为想家情绪低落,于霞便让出了这次机会,由张爽替自己领奖,顺便回家探亲。于霞告诉记者:“我们视用户为亲人,更要视职工为家人;情系万家,更要情暖小家。”一个“情”字,把大家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张爽家开了一间吃货汉堡店,2016年开业后就一直是亲戚付叔在帮忙打理。今年夏至时节正是旅游旺季,付叔腰疼病犯了仍坚持工作。老人知道这时节正是侄女和同事们忙得顾不上吃饭的时候,不但没有休息,还把热腾腾的汉堡送到支局。“孩子在邮局上班很开心,领导拿她当个宝似的,不能忘了邮政领导对咱的好。看她们忙得没时间吃饭我就心疼,送点儿饭算不了什么。”付叔告诉记者。今年4月,张爽的家人不想让她在村里受苦,在哈尔滨为她联系好了一份稳定、安逸的工作。正是这份对团队的不舍,最终还是让这个来自大城市的女孩留在了村里。她说:“我每年给自己寄一枚明信片,寄一辈子。让明信片承载曾经的美好记忆、过往的留恋时光,记住姐妹们对我付出的这份深情。”

  北极村是旅游胜地,几乎户户都开家庭旅馆。2012年,张丽艳家也开了家庭旅馆,年收入能达到10万元。坚持了将近一年,因为老人岁数大,丈夫上班太远,她虽近在咫尺却无暇兼顾,家庭旅馆被迫停业。由于工作时间长,家对于张丽艳来说只是住宿的地方。她笑言:“家庭旅馆成了自己的旅馆。虽然做生意比现在挣得多,但没有在邮政工作的成就感和职业女性独有的精神面貌。”

  在旺季,大家每天要工作十六七个小时,牺牲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张瑞雪的孩子很小就断奶了,让婆婆带着。9月14日上午,记者和她一起“奢侈”地回了趟家。见有客人来,正在做午饭的婆婆邓淑琴热情地迎了出来。孩子正在熟睡,张瑞雪进屋看了看。“孩子满月后,媳妇每天只能回来喂两次奶,孩子饿得哇哇哭。淡季时每天上班12个小时,到了旺季就忙得两头不见日头。到现在孩子都不会叫妈妈,只喊爸爸。儿媳妇喜欢这份工作,咱得支持。”邓淑琴说。

  看到姐妹们这么辛苦,周明辉调来了换班的人员,强迫她们休息。换班第一天的晚上,看到收入才1000多元,不及正常收入的1/10,于霞不干了。她当即给周明辉打电话:“我们不休了,明天团队上岗!”周明辉眼圈红了,第二天赶到支局,下厨炒菜犒劳这些小姐妹。

  旅游旺季既是邮局的业务高峰,又是旅馆的接待高峰。这时,家里就会催姐妹们回去帮忙:“回来吧,一天的收入顶你一个月的工资啊!”但大家没有离岗掉队的,她们的理由是——离开这个集体,我舍不得!在事业中结下的这份浓情厚义,汇成了企业发展的凝聚力、向心力。

  北极村支局共有8名职工,他们不仅邮政业务样样精通,而且在经营服务上也各有所长。郭瑞玲是销售冠军,客户遍布全国,被称为“品牌郭郭”;哈尔滨姑娘张爽追随爱情来到北极村,同样“忠贞不渝”地爱上了邮政,干工作有股不甘人后的劲儿,是会写稿、能编剧的内秀才女;本可靠颜值吃饭的杨吉微干的却是男人的活儿,替班投递、拆修打印机、扛大包裹,笑称“女人干的活儿我干不了”;张瑞雪别看是独生女,干起活儿来可有股子猛劲儿,遇到停电时摘掉戒指就能摇发电机,40公斤重的货箱搬起来就走;张甜甜号称“学霸”,不但新业务上手快,参加各种培训考试总能名列前茅;张丽艳是“坐地户”,开拓市场具有人脉和地缘优势;于霞总是干在前、吃在后,是知心“于姐”;唯一的男儿王秀龙是投递员,绰号“飞毛腿”,出班时如游龙一样闪电般穿梭于村里哨所投递邮件,收班后“变身”营业员。

  情浓意暖的支局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附着职工不忍分开、吸引着游客不舍离去。

  创新经营  树立行业标杆

  随着北极村旅游业的升温,2010年12月20日,北极村支局正式改建为圣诞邮局。这是黑龙江省第一家主题邮局、全国邮政第一家圣诞主题邮局。它不仅是一个具备实际邮政功能的网点,也是一个传播邮政文化的驿站,更是体验旅游的一张名片。

  每年圣诞节期间,邮局职工会穿上圣诞礼服,为客户提供别具特色的服务。为打造圣诞邮局品牌,大家集思广益,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在提供极致服务的同时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北极村支局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有用户办业务就不关门。职工们在服务中了解客户需求,及时调整经营思路。比如,该支局今年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了木制储钱罐、树脂储钱罐、“北”字书签、纸质书签、风景小镜子、景点冰箱贴、大美邮折等特色产品。

  此外,该支局还打破地域局限,在网上建立了“虚拟邮局”,通过微信、QQ、网店将北极村的特产蓝莓冰酒、灵芝、黑小麦等推向全国,销往全国、亚洲、欧美、澳洲等地区,带动了包裹业务的增长。每到逢年过节,游客就会通过微信订购特产、明信片等。郭瑞玲每次在微信朋友圈发布新品均应者云集,多时进账数万元不在话下。原因何在?她不仅善于找卖点,而且亲和力很强,服务更到位。每天,她都会将游客朋友购买的需要邮寄的邮票、特产打包完才下班,并在包裹寄出后给客户发一条写有单号的提醒信息,遇到包裹多时还要忙到后半夜。2016年,郭瑞玲的销售额占支局全部销售额的1/3。当年,该支局创造了明信片收入超过200万元的好成绩。

  2011年,姐妹们自发制作了“圣诞邮箱”。游客提前把明信片写好投入“圣诞邮箱”,等到圣诞节再盖上所有纪念戳,寄出这份圣诞祝福。到了圣诞节,职工们就会穿上圣诞服装,和来自芬兰的圣诞老人一起与游客互动、合影留念、现场签售明信片等邮品。

  “人心齐、泰山移。我们在业务拓展和市场开发上动脑筋、想办法,不断创新突破,业务发展蒸蒸日上,业务收入连年递增。从2014年的360万元增加到2016年的410万元。2016年,圣诞邮局综合排名、函件收入均列全国主题邮局第一,明信片收入列全国主题邮局第二。今年前8个月,支局完成业务收入316.16万元,完成计划的81.07%,同比增长26万元,仅8月就完成了全年收入的28%,同比增长23.59%,集邮、函件、家乡包裹三项邮政业务都是大兴安岭地区邮政支局中最好的。”于霞说起经营业绩来如数家珍。

  北极村支局走出了一条将邮政特色产品与地域经济文化完美结合的发展道路。

  真诚服务  打造精神地标

  北极村支局处在极寒之地,却把最暖的情愫撒向全国。那里,似乎凝聚了村里所有的快乐。不仅有送出幸福吉祥的圣诞老人,更有输出极致服务的快乐天使。扎根边陲,邮政职工服务民生的初衷没有变,“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宗旨没有丢。

  北极村支局地处小镇中心十字路口,是旅客必去之所。这里不仅是邮务场所,更是情感和精神的寄托之地。2011年7月的一个晚上,河北廊坊一名在校女大学生计划乘当晚火车回家,突然发现仅剩10多元钱,又无法取款。于霞得知后,二话没说就拿出100元钱给她。这名大学生用相机拍下了圣诞邮局,拍下了这个带给她感动的地方。回到家后,她马上把钱邮寄回来,并在微博上发表了北极村之行感言。直到现在,这名女大学生仍和于霞保持着联系,期待早日故地重游,看望最美的邮政天使。

  2012年冬,南方遭遇冰冻灾害,一位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家人的青年独自到东北务工。他没有棉衣棉被,在绝望中走进了邮局。大家不但给他拿衣送被,于霞还帮忙联系了工作。

  2014年夏天,一位面带忧伤的女游客走进营业厅,对介绍明信片的张爽说:“你们能在明年1月1日把明信片寄给我吗?”张爽同意代为保存、邮寄。原来,女游客的儿子刚病逝,她请求张爽以儿子的口吻给自己邮寄明信片,如同儿子尚在人世,帮她在新的一年打开心结,重新开始。2014年1月1日,张爽如约寄出了明信片,并一直延续到今年。虽然不知是否收到,张爽相信这位女游客一定会深感慰藉,出离丧子之痛。

  今年夏至期间,一位辽宁沈阳的老大爷丢了手机,大家发动群众在微信朋友圈推送寻找手机的信息,并通过114查询老大爷家人的单位电话。虽然手机没找到,但总算联系到了老大爷的家人。临走时老大爷说:“下次我一定带着孩子们来看望最北的‘活雷锋’。”

  北极村支局服务面积为187.6平方公里,服务人口2800余人,包括哨所、边防部队等。到了冬季,北极村气温降至零下40多摄氏度,风大雪厚,不能骑摩托车,王秀龙就背着邮包步行5公里投送邮件。他出班时裹得严严实实,踩着没膝深的积雪,步履蹒跚地艰难行走。到部队投送完邮件后,再将战士们需要邮寄的包裹和信件带走。“王秀龙来到哨所时,棉帽子上挂满了白霜,加上步履蹒跚,战士们戏称‘圣诞老人’来了。他也不多说话,只是笑一笑,就放下邮件并带走大家要寄的东西,往返都是负重步行。中国邮政不仅提供了普遍服务,还为军民融合作出了贡献。”北极哨所的孙排长告诉记者。这一点,漠河边防大队机动中队队长王委委也有同感:“我们这里‘四通一达’都有,只有邮政每天送报刊,官兵邮寄包裹都通过邮政渠道。这些年,小王从未积压过一封信、一件邮件。我为邮政点赞!”

  据漠河县旅游局副局长张冬介绍,北极村是5A级景区,每年约有15万名游客观光旅游,邮局是北极村旅游业的灵魂所在,其开发的明信片、邮册以及纪念品等填补了北极村旅游纪念品的空白,兼具“圣诞”和“最北”元素,邮局早已超越了邮政的单纯属性,成为北极村旅游产业的发力点。邮政在为当地军民提供用邮服务、忠实履行普遍服务的同时,也为漠河的旅游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9月14日,来自湖北武汉、把明信片投进“圣诞邮筒”并拍照留念的13人夕阳团领队倪女士告诉记者:“走进圣诞邮局营业厅,看到明信片和邮筒,勾起了很多年轻时的回忆,如同斗转星移回到过去。虽然年岁大了,但是大家还是快乐得像个孩子,跳着、笑着、叫着。”记者深有同感,一批批来这里“找北的人”,寻找的就是纯朴的感情和美好的追忆。中国最北、圣诞老人、邮政明信片等元素的完美聚合,将生活在喧嚣都市的人们长久埋藏的最纯朴、最童趣、最真挚的情感一下子从内心深处揪出来。北极村支局是邮务场所,是情感驿站,更是精神地标。

© 2007-2020 邮费网版权所有,pfee.cn  冀ICP备07017673号

冀公网安备 13030202001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