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邮政

地方邮政

世界邮政

快递资讯

物流资讯

集邮资讯

快递资讯

“邮”到万家的滋味

发布时间:2017-10-18  作者:   浏览量:18

  电子商务盛行的今天,点点鼠标或刷刷手机,就能买到各地特产,这早已不是新鲜事。但是,买了特产,还能去产地免费旅游,这样的福利可不多见。

  “我们可以!”江苏省苏州市邮政分公司电子商务局经理李汉千很自豪。

  这不,国庆节后,苏州市分公司渠道平台部的“金秋品蟹”体验游专线电话就一直响个不停。10月16日上午,近百名来自四川的“美食达人品蟹团”组团成功。10月21日,他们将前往常熟的大闸蟹生产基地亲自挑蟹、品蟹。渠道平台部工作人员王仁杰告诉记者,这是他们今年组织的首场大闸蟹体验游,以后每周都会组织,目前仅四川省的报名人数就已超过200人。

  “苏州是鱼米之乡,出产不少优质农品,但受限于物流和知名度,销售大都以本地为主,导致销量、价格和品牌都难以做大。”苏州农业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陈建松表示,邮政利用自身物流、网点和客户等资源优势,一手牵农民,一手牵市民,公平、公正引导消费者,助推了苏州特色农品的产业化和品牌化,“邮政以实际行动支持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我们政府部门很乐意在产品质量把控、溯源等方面助邮政一臂之力。”

  专属品牌,个性设计

  “邮滋味”是2012年苏州市分公司专为农品进城项目设计的品牌,意思是:邮政,让生活有滋有味。

  五年来,从最初的阳澄湖大闸蟹、太湖香米,到东山白玉枇杷、吴江北厍大米、新区镇湖黄桃……截至目前,已有200多款苏州特产被打上“邮滋味”的印记,通过邮政农品进城项目,送到各地百姓餐桌,越来越多的吃货享受到了舌尖上的苏州味道。

  随着产品种类的日益丰富,“邮滋味”不再限于销售单个产品,柴鸡蛋加大米的“土礼土气”礼盒、春茶加鲜果的“春季养生”礼盒等农品套餐应时而生。一季一主题,一月一推新,通过对时令农品组合搭配,不仅更好地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饮食需求,也为本土农品的组合式销售打开了思路。

  “四月的碧螺春茶叶,五月的青种枇杷,六月的水蜜桃,现在都交给邮政卖了。我们只要专心管好种植,后续的推广、销售都不用操心。”祖祖辈辈以种植为生的西山衙甪里村村民何老伯从未感觉如此省心。

  螃蟹、枇杷、黄桃……这些都是经不起“折腾”的鲜货,难以避免的损耗成为当前制约很多农品进城的主要因素之一。为尽量降低运输中的损耗,提升客户的良好体验,苏州分公司从农品的封装、运输,到广告词设计,方方面面都动了脑筋。

  “瑟瑟秋风起,满庭有菊香。这个季节,‘邮滋味’阳澄湖大闸蟹,让您有一种黯然销魂的感觉,更有一种无‘蟹’可及的滋味。”仅看文字,已是垂涎欲滴;娇嫩的枇杷逐个“穿”上小网兜,泡沫箱外加礼盒纸箱,来自洞庭东山的原味直沁人心;白鱼、白虾和银鱼,“太湖三白”有了保温内胆加保温泡沫箱的保护,再加EMS限时直达,那份鲜美被完美锁住;原地原产的阳澄湖大闸蟹,当日21:00捕捞、23:00严格筛选、次日3:00打包,全程冷鲜,8:00直达府上,2016年累计发货8304单,其中,50%以上为外省订单。

  苏州市分公司电子商务局农品进城项目负责人蒋雪萍告诉记者,今年1~9月,全市已实现农品进城销售2311万元,产品损耗率也日益下降,“最难伺候的大闸蟹,客户投诉率也始终低于1%”。

  产地直采,优质优价

  管玉龙,苏州市分公司电子商务局农品项目组成员。近几年,他的工作时间大部分不是“在路上”就是“在地里”。

  “很多农品‘养在深闺’。而每推一个新品,我们都要去多个基地实地调研,对种植环境、生产流程、销售价格等多方面打分、比较,从中甄选最优合作供应商,再帮商家策划推广方案。”管玉龙说,从产地直接采购,更容易保证优质优价。

  西山镇全境12个行政村都种茶,当地生产的“碧螺春”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获原产地域标志产品保护。而市场上以次充好的“碧螺春”满天飞,也连累了西山的茶叶长期卖不出好价钱。有着同样遭遇的还有阳澄湖大闸蟹。

  “我们深入产地,挑选最地道的产品纳入直采体系。同时邀请客户到农品源头体验,亲身感知优质农品的美味,通过他们的口口相传,把真正的好产品送达万家。”李汉千说,这种做法既保证了产品质量,也使农户能获得较满意的价格。

  以春茶项目为例,今年是第二年运作,也是首次与专业合作社联合,所有茶叶均出自有着30多年历史的衙甪里茶业合作社。客户通过现场参观、感受,对茶叶质量溯源更有信心,目前,该项目已实现订单销售23万元。

  同样受到客户青睐的还有苏州太湖香米。“今年,太湖香米项目精选了苏州本地产的南梗46号米,针对中低端工会福利市场,我们设计多种‘米+油’套餐供客户选择。”蒋雪萍说,该项目目前已入选节日营销活动、线下加盟店批销等多个渠道产品体系,1~9月累计销售额达300万元。

  再以太仓市新毛镇芋艿项目为例,在与邮政合作前,当地主要靠零售、批发销售芋艿,农户有时连成本都收不回。“去年邮政跟我谈合作时,芋艿还长在地里。根据订单,我挑了品相最好的3万多公斤芋艿给邮政,收购价比往年批发、零售价都高,客户也扩大到了省内外多地。”新毛镇芋艿种植户老王说,“明年我还要把芋艿给邮政卖。”

  “优质优价,农品才有出路。”陈建松认为,邮政的努力方向符合政府的工作目标,下一步他们将选择部分农品进行背书担保,以进一步提升邮政农品进城项目的影响力。

  链式合作,做精做深

  今年初,苏州市政府出台的《2017年实事项目计划安排》明确提出,年内将在市区新建两个便民服务站和500个“邮掌柜”加盟店,支持邮政从事服务业创新工作。

  “苏州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市民对农品的消费需求旺盛。邮政连接千家万户的投递和网点资源以及丰富的产品资源,使得我们有能力在农品进城领域构建独特的优势。”据苏州市分公司副总经理郁云桥介绍说,目前全市除了240个邮政营业网点,还建成了228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169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和2185个“邮掌柜”加盟店,政府将出资为其中部分站点配备冰柜等设施,使之成为展示和销售农品的窗口。

  线上,则可依托去年9月运行的“邮乐农品苏州馆”,目前,该馆已上线苏州本地优质农品上百款,线上销售破百万元。线下就近挑,或线上远程选,苏州市民采购正宗农品变得越来越便利。不仅如此,苏州市分公司尝试的购物体验游也为邮政开展农品进城工作打开了新的思路。

  “组织购物体验游,主要出于3点考虑:一是让农品上、下游面对面,提高产品的可信度;二是邮政拥有各类客户,把体验游作为回馈、维护客户的手段更具新意;三是乡村游日益火暴,农品产地有需求。”苏州市分公司电商局副局长周涛说。

  仍以阳澄湖大闸蟹项目为例,2016年总销售规模达503万元。项目运作期间,全国各地共有3000多人次凭订单前往产地阳澄湖养殖基地。参观者现场品鉴螃蟹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等一系列产业的消费。

  为此,苏州市分公司今年专门设计了一款农品年卡,每季一品:春季“太湖三白”,夏季“碧螺春”礼盒,秋季“桂花鸡头米”,冬季“阳澄湖大闸蟹”,外加产地体验游,目的就是让持卡客户一卡吃遍、游遍苏州。

  “变‘直销’为‘直消’,邮政为破解城市地区农品销售提交了苏州方案。”长期从事农业生态产业研究的陈建松告诉记者,现在的农品生产企业和基地都期盼着消费者走进来。而邮政从源头到客户的产业链合作模式,可谓摸准了农品进城的“痛点”。既避免了中间商的忽悠,消费者也享受到了增值服务;对供应商而言,既实现了农品销售,引进的客源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消费;而对政府来说,推广特色旅游文化,对地方经济转型更具长远意义。“苏州特色农品生产基地环境日益优化,已初步具备基地旅游条件。我们将全力支持邮政实施好这一助农项目。”陈建松同时建议,邮政能针对性地开发一些小额贷款等产品,给予特色种植养殖户更多金融、销售等方面的扶持。

© 2007-2020 邮费网版权所有,pfee.cn  冀ICP备07017673号

冀公网安备 13030202001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