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邮政

地方邮政

世界邮政

快递资讯

物流资讯

集邮资讯

快递资讯

勇立潮头不止步 敢为人先再出发

发布时间:2018-06-04  作者:   浏览量:103

  40年来,是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让屹立于改革开放潮头的广东邮政成为中国邮政规模发展的“排头兵”。

  大盘谋局,首在度势。

  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近年来出现转速换挡。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重要论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面对众多“排头兵”的头衔,广东省邮政分公司党组没有沾沾自喜,甚至有些焦虑。他们用发展的眼光盯在人工成本产出差异大、收入是全国邮政第一但利润仅排名全国邮政第10等企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把推进转型升级、实现提质增效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正如广东省分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熊勇武所说:“我们要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邮政改革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以体制机制创新保障全面创新,推进广东邮政从全国邮政规模发展的‘排头兵’向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转变。”

  思想逐新  敢为人先

  “进一步解放思想。”这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对在广东工作的同志提出的要求。而记者在广东邮政采访时发现,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邮政人以开放的思维,推倒了传统观念的围墙,不断为企业转型加足马力,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5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意见》表示,要加强全员绩效考核,使职工工资收入与其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紧密挂钩,切实做到能增能减。

  早在2014年,东莞市邮政分公司就推出职工星级评定机制,在打破职工吃“大锅饭”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东莞市分公司把职工分为5个星级档次。被评为5星级的职工,次年月收入比1星级职工多600~700元。星级评定每年一次,你今年被评为5星,来年稍有懈怠就有可能变为1星;反之,经过努力,今年的1星明年也可以跨级到5星。营销业绩可以积分,为企业降本增效建议可以积分,个人考证获奖一样可以积分。一石激起千层浪,星级评定把职工为企业发展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起来,营销战线的在市场上拼搏,做支撑的在支撑工作中想方设法节约。2017年,东莞市邮区中心局干部职工群策群力,通过成本运营管控,减少出口分拣岗位人员18人,全年节约作业成本125万元。

  人的主观能动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其展现出的创造力将是惊人的。

  “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人身上最杰出的特质在深圳市邮政分公司市场部总监张小燕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全国邮政同行立足于延长服务时间,方便市民使用邮政服务这个出发点,在支局网点设立自助设备,开辟“24小时邮局”的时候,张小燕的想法更为超前:用“24小时邮局”代替那些效益不好、人工成本支出较高的邮政所。

  张小燕说:“在公司党委的反复研究下,我们和市邮政管理局商议,在社区开设‘24小时邮局’,提供市民使用率较高的邮政服务,这既适应了当下市民对邮政服务需求的变化,又降低了我们的运营成本,实现了双赢。”

  5月19日,记者走访了宝安区招商果岭小区的“24小时邮局”。十米见方的屋子里摆放了3台机器:一台CRS自助银行设备,一组兼具收寄邮件功能的智能包裹柜,一台具有社保账单自助打印等功能的政务服务机。

  像这样“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的“24小时邮局”,深圳邮政已建成34个。按传统邮政所双人配置核算,每间“24小时邮局”每年可节约成本36万元。

  近些年,就在全国邮政大多数同行从体制机制、资金措施、人员队伍等方面鼓励职工勇于创新的时候,在广东邮政,他们以更为包容的态度去看待职工在创新研发上的错误乃至失败。

  “我们把权力下放,让各市邮政管理局根据实际情况针对科研人员制定容错、纠错机制。我们就是要为敢于创新者撑腰。”广东邮政信息技术局局长蔡和熙说。

  5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意见》对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提出明确要求。

  早在2011年,深圳邮政信息技术局就针对科研人员建立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允许试错、犯错改错的容错机制。“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等造成的损失由单位承担。”这一规定很好地保护和调动了科研人员创新的积极性。

  2012年,深圳邮政信息局业务分析师王明勇提出开发跨境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平台系统的设想。单位一次性给予王明勇150万元项目研发费。该系统开发了3年并没有取得理想效果,很多人对王明勇的设想产生了怀疑。2015年,王明勇再次向局里申请追加100万元研发资金。深圳邮政信息局经过科学评估后认为,该系统研发到了临门一脚的关口,值得再次投入,并对王明勇说:“你只需要做好你的研发,其他的不用考虑,这是局里的决策,出了问题,单位承担。”王明勇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2016年,该系统成功研发并获得中央外经贸跨境电子商务类专项资金支助250万元,深圳邮政信息局一次性收回了投入的研发成本。2017年,集团公司又采购了该系统,并让中国邮政国际小包运营服务中心落户深圳邮政,王明勇的团队负责技术支撑。

  在记者看来,如果没有容错机制的出台,深圳邮政信息局就会错过“王明勇”。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

  科技创新 注重应用

  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其中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创新和转化的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

  但在广东邮政,业务如何发展,技术研发就朝哪个方向跟进。

  这些年,广东邮政在科技信息化领域保持了年均4000万元的投入,逐步构建了一个数据中心、“五大平台”的技术架构,创建创新工作室81个,还组建了全省邮政创新专家库,设立了1000万元创新孵化基金和奖励基金,以实际行动践行科技兴邮战略。

  身为全国邮政信息科技应用大省,广东省分公司党组规划的落实科技兴邮战略的路径十分清晰:只做应用科技研发,并以业务发展、生产作业需求为出发点,以业务和技术融合为着眼点,全力把信息化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增加科技研发和应用环节的黏稠度。

  最明确的创新方向在基层一线,这是广东邮政信息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参与生产后总结的经验。“每次到班组参与劳动,都会有创新的灵感,也一定会有在办公室‘坐’不出的收获。”广东邮政信息局开发部副主任陈土妹坦诚地说。

  2017年,广东邮政科研人员积极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以“数据驱动+客户为中心”支撑引领基层服务工作,参加生产劳动1500余人(次),收集和整理地市邮政需求200个,诞生了一大批可以在全国邮政复制推广的应用型科研成果。

  最新的成果非模组带莫属。

  5月18日,记者来到正处生产旺季的深圳市建设路邮政支局营投揽部采访。去之前,营投揽部小组长肖永承反复说:“每天的快递包裹如排山倒海般涌来。”但记者在现场只看到几十个包裹,只有一名工作人员在忙碌着。

  人呢?包裹呢?肖永承回应记者诧异的目光说:“自从去年‘双11’我们引进了模组带后,往日那种热火朝天分拣邮件的场面以及堆积如山的包裹场面就再也看不见了。”

  模组带是广东邮政针对投递环节自主研发的智能分拣设备,在全系统实现了投递内部处理智能化零的突破。模组带由一个扫描仪和一条传送带组成。传送带可以根据处理场地的形状、大小随意拼装组合。邮件送达投递部后,扫描仪会自动读取邮件信息,再由传送带运输到相应格口内,全程不用投递员参与分拣。

  投递员洪小欢告诉记者,使用模组带分拣邮件,他日均投递邮件从原来的90件提高到150件;比从前手工分拣平均节省1个小时,比一些快递公司使用的最先进的手持式PDA分拣设备还要节省半个小时。投递员的劳动强度大幅减轻,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客户营销和外部投递服务工作中。

  扮演客户体验邮政服务,这是广东邮政科研人员最喜欢做的事情。“我们在使用邮政服务觉得别扭的时候,往往就产生了创新的灵感。”陈土妹说。

  比如传统信报箱改造。

  去年,有不少投递员在集团公司云创平台上提出:把传统封闭式信报箱开发成“智能柜”来用。从投递岗位走上管理岗位的广州市邮政分公司投递局业务室副经理梁玉丽说:“广州市有155万个封闭式信箱格口,开箱率仅为30%,若把它盘活,并与智能包裹柜形成叠加效应,这将给投递带来多大便利啊,想想都高兴。”收到来自基层的技术需求后,广州邮政信息局的研发人员到投递部门调研考察,到住宅小区体验使用信报箱收取包裹后认为,通过技术手段盘活传统封闭式信报箱的“可能性”很大。最终,由广州邮政信息局自行开发的“投递通PDA”系统为传统信报箱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现在投递员只需用PDA操作录入邮件信息,再用PDA扫描信报箱上粘贴的二维码,收件人即可收到取件短信。

  家住广州市荔湾小梅大街41号的王小姐告诉记者,自己网购的儿童衣服包裹刚好能放入信报箱格口,这样在外出差时便不再为急着到智能包裹柜取件发愁了,因为信报箱就在楼道里,既安全又方便。

  目前,在广州,每天有约5000个快递包裹被投递到信报箱里,如果换成人工投递,这些包裹需要25名投递员才能完成。

  记者认为,广东邮政对科技创新的定位给了其他邮政企业很好的启示:邮政最需要那些在生产、服务、业务发展中“即插即用”的应用型科研成果。

  服务弥新 继往开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百姓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邮政业务如何破局成为各地邮政颇为头疼的问题。广东邮政的应对之法就是用场景化思维给传统邮政业务插上想象的翅膀。

  何为场景化思维?马云这样解释:“在当下的传播环境中,企业开发一个新产品,要想卖得好,必须占领消费者生活的时间和空间,要在消费的具体情景中寻找产品卖点。因为场景赋予产品以意义,离开了产品所使用的场景,产品本身将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5月10日,中国邮政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正式启动绿色邮政行动。发布会上展示了很多跟绿色发展相关的邮政服务和设备。这其中,由广州市分公司独立研发的智能邮筒格外耀眼。不仅因为它依靠太阳能电池板供电而变得非常“绿色”,更因为它不再只是一个能寄信的邮筒。

  “立于街头的邮筒和路过它的每一个人都形成了一个场景,有些人要去寄快递,有些人要给交通卡充值,有些人要去派出所报案,有些人要去医院挂号……我们把这些人的需求变成邮筒的功能,就能把行人路过邮筒的场景变成用户使用邮筒的场景。”广州市分公司市场部项目经理何旭峰这样介绍智能邮筒的设计理念。

  目前,诞生的智能邮筒“1.0版本”主推为用户提供寄件自助服务,并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应用“邮筒+”概念,“跨界”交通卡充值、政务民生、邮政普遍服务等功能于一“筒”。

  去年11月,第一批10个智能邮筒出现在广州街头后,吸引了众人目光。目前,这10个邮筒由原来每天收寄约10封平信改变为每天收寄近50个快递包裹。最近,广州市的公安交管部门找到广州市分公司,希望将110报警系统与智能邮筒系统相连,并在筒身加装摄像头,以此叠加报警、监控、拍摄交通违法等功能。

  何旭峰说:“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在筒身预留了很多设备接口,在配套系统的兼容性方面也下了很大力气,因为想象是无穷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设计智能邮筒。”

  今年初,广州市分公司针对大学校园用邮市场作了一个调查:广州大学生年均到邮局办理业务的次数从2015年的不到5次,提高到2017年底的接近50次;校园快递市场占有率从2015年的不足2%激增至2017年的15%。

  服务场景的更新让传统的校园邮局实现了“重生”。

  “当下大学生的消费、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校园邮局提供的服务场景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要想存活下去,必须提供智能化、自助化、时尚化的服务场景。”广州市分公司市场部副总监陈泽忠说。

  从2015年开始,广州市分公司对校园邮局进行了一场变革——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手段,升级校园邮政网点,打造全新校园服务模式,搭建集邮政普遍服务、邮政板块联动、快递综合服务、营销新渠道、学生就业创业于一体的开放式的“蜂创”校园服务中心,让邮政服务成为校园学生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邮政校园服务中心以“开放、共享、共赢”的平台运营思维整合校园内的快递服务,把校园内的快递集中起来,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派件、统一寄件,并制定了标准化的快件处理流程,学生在同一地点就能取到不同快递公司投递的快递;学生亦可根据自身需求和喜好,选择快递公司进行寄件。校园服务中心为社会快递公司提供灵活的合作模式,各快递公司的区域分公司、地区承包商、片区快递员,都可与邮政合作实现校园快递业务的委托处理。

  5月16日,记者来到广东财经大学邮政校园服务中心。500平方米的场地被划分为自助服务区、人工服务区、蜂创交流区等功能区域。自助服务区布放了18组智能包裹柜,提供24小时全天候自助寄取件服务;人工服务区设置5个服务席位,邮政职工正带领兼职大学生提供邮件收寄、查询等服务;蜂创交流区提供交流平台及空间让学生进行创业交流,提供展示平台及资源帮助学生将项目孵化落地。记者粗略地统计了一下,一分钟内,有近100名学生出入邮政校园服务中心。

  “我更愿意来这样的校园邮局,因为更符合我的用邮习惯。”广东财经大学邮政校园服务中心负责人阮永达说。他去年刚从财大毕业,因为一直在邮政校园服务中心兼职,所以毕业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成为一名邮政正式职工,他说他很享受这里的工作氛围。

  截至5月,广州邮政共建成校园服务中心140多个,覆盖80万名学生;吸引了包括“四通一达”、顺丰等25家主要社会快递公司进驻;日均处理邮件量约1.5万件,年均处理邮件超400万件。目前,此模式已经成功复制推广到广东佛山、东莞以及江西、广西等地。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记者认为,靠着创新的思维、开放的思想,再加上对市场风向的精准把控,传统邮政业务也能“老树开新花”。

© 2007-2020 邮费网版权所有,pfee.cn  冀ICP备07017673号

冀公网安备 13030202001004号